于无声处听惊雷于细微处见精神人的修养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大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细微处见精神。人的修养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大是小的积累,小是大的基础。小节问题,其实不小,危害尤深,影响尤坏,小则损人,中则误己,大则毁业。很多时候,细节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因此,要十分注意“慎微”,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固守节操。
道德的修养就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出来、积累起来的。注重小节,才能保持大节不受玷污。在具体而琐碎的工作和生活中,首先要讲原则、行大事,但绝不能因此而忽视小节。如果不从小事做起,不通过具体实践去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而是蝇营狗苟、依红偎绿、纸醉金迷,那么干大事、成大业就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不矜细行,必累大德。平时不注重小节,不在具体的事情上注意提高修养,必将有损于道德,甚至会酿成大祸。人必须自律、自重、自爱。唯有守住小节,才能保持大节。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只是应对宾客、修持威仪礼节之事做得较好。但这只是基本能力啊,对于更深一层的根本问题的修养则没有学到,像这样怎么行呢?”子夏听到后,说:“唉!子游的话过头了!君子之道,哪些应该先传授?哪些是稍后教诲的?这并没有既定的程式。譬如草木,也是有所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遭受如此诬蔑呢?善始善终的人,那是只有圣人才做得到的嘛!”
朱子曰:“言君子之道,非以其末为先而传之,非以其本为后而倦教。但学者所至,自有浅深,如草木之有大小,其类固有别矣。若不量其浅深,不问其生熟,而概以高且远者强而语之,则是诬之而已。君子之道,岂可如此?若夫始终本末一以贯之,则惟圣人为然,岂可责之门人小子乎?”
去除思想的杂质
读书是为了明理做人,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做到纯正。
劳动是最有益的教育方式。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体悟生活。也只有劳动才能使思想纯真透明。“一屋之不扫,何以扫天下?”洒扫庭院、应和对答,这是举手之间的生活小事。但是,对于做人来说,生活无小事,小事不忽,终成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同样,坏习惯终会毁弃自己的命运。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来自于不懈的细小的积累,没有日复一日的修持所养成的思想境界,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那种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愿做的人,终其一生都将平庸、无所建树,即使混个什么职位,也必然对社会无所助益。只有那些从具体的事务中踏踏实实做起的人,才是真正令人钦佩的。
人,不论做什么事,必须首先建立独立自强的人格,有不卑不亢的自信,不因为出身的平凡而自甘沉沦,也不因为起点的低下而趋炎附势、做势利小人。既不因为一时的优越条件而睥睨、傲视尘俗,也不因世俗的压制而见异思迁。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办理好公务之余就应该潜心学习,提高修养。通过学习达到相当的水平,就能够更好地出仕任官。”
朱子曰:“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
- 白色运动鞋怎么洗才干净[图]
- 楚善八叔事不知去冬是何光景?如绝无解危之处则二伯祖母将穷迫难[图]
- 止行为惟思几几微端倪这里偏指危险事态康安弼辅直当作“惪”字体[图]
- 七章(修身)本章由天地不自生阐发了谦下思想重在修身表面上“不[图]
- 有举人宋时凡应贡举考试的各科士人均称“举人”俗称“举子”登科[图]
- 黄帝说脏腑和各组织的相应关系怎样呢?岐伯说肺与皮肤相应又与大[图]
- 贞大人吉无咎大人指九五以阳刚居中处正虽九二失位无应然待其厉[图]
- 初九履错然 敬之无咎 错然敬慎之貌或释饰金闪光的样子错入声[图]
- 子游说“事君历数其事而频繁进谏这是自取其辱啊!朋友交往多次劝[图]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难[图]